提示:上古音欄目內部位置有所調整、所有功能都在、可仔細找找

假借原理:「近音性」的產生機理

問題

  假借字往往不同音,即「近音假借」,這是眾所周知的。語文裡,能形成不同音的原因有很多,那「假借字不同音」的機理能否較嚴格論證?

解決方法

  古音小鏡曾對《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》的全部9655對假借字進行統計,得到兩個規律:

  一、近音假借發生率與音節字數呈負相關。

  二、同音假借發生率與音節字數呈正相關。

  用直白的話講,即「如果某個音節上同音字很多,那麼不同音的假借比例就少」,這說明什麼呢?不用多說,你肯定已猜到結論了:不同音的假借現象,是古人尋找同音聲符困難造成的,如果該音節上同音字很多,那麼就沒必要捨近求遠了。

  「近音假借」很早被敏銳的古代學者發現,現代,通過統計,可以從現象層面進入機理層面,把它證明。可以確信,上古漢字圈的用字原則是務實的:實用大於精準,假借字在第一次使用時就已經不同音了。

圖:簡帛近音假借發生率(豎軸)對廣韻小韻字數(橫軸)的下降式分佈(每個點即一個廣韻小韻,共計3867個,橫軸是該小韻的字數,字數越多,近音假借發生率越低) 古音小鏡統計

閱讀全文
古音小鏡·通假字繫聯查詢
 
蘇ICP備17001294號 | 0.5MB 0.73MB 0s | 材料如有冒犯通知即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