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:上古音欄目內部位置有所調整、所有功能都在、可仔細找找
漢語地理·簡介


  「漢語地理」製作了一些功能,可以查看漢語語音的地理分佈,也可以了解漢語語音的古今演變。這個版塊材料繁多,錯誤、瑕疵一直在修正中,對語言點的歸類、核實也在進行中。

音標修改和約定

  由於要放在一起作比較,對記音表進行了一些修改,使之一致,主要包括以下:
  (1)在音節開頭,有些i、u有摩擦,有的字表記為j、w,有的字表仍記為i、u,這裡統一修改為後者。在吳語中它們有音位作用,但同時體現在聲調上(j、w表現為陽調),使用者可以在聲調中辨別。
  (2)在韻母中,摩擦的i,有的字表記為ij,有的字表記為iɿ(ɿ是舌尖元音符號),這裡統一修改為後者,和i不混。
  (3)介音w、j統一為u、i。
  (4)鼻化符號改為~,附著在元音後面(如a~),這樣便於切分出來,作為「韻尾」使用。
  (5)在閩語和一些方言裡,ŋ單獨做韻母,網頁裡全部改為◌ŋ(◌是虛線圓圈,表示空),便於切分開聲母-韻韻。
  (6)m、n、ŋ、l等鼻、邊音自成音節的,算作聲母,不算作韻母,韻母算作「零」。

漢語分區(吳、閩、粵等)

  點此查看

字形

  原材料大部分是簡化字,已轉為傳統漢字,這些轉化是機械的,如「斗-鬥、幹-干、發-髮、咸-鹹」之類大多歸併為一字,查詢時多試一下。

感謝

  字音表經歷了由少變多的過程,大部分材料來源於網絡和熱心朋友,感謝以下朋友的熱情幫助:
  王子玄(整理分享官話180多種)、潘悟雲、葛佳琦、王弘治、馮志銘、無算子、MISAKA、正心修身、落橙、阿纓、江門水南-老陳、嶺南粵音QQ群、吳語學堂QQ群,以及近年來熱心工作在一線的語言調查工作者。
  

(更新至2022年4月25日)



 
蘇ICP備17001294號 | 0.5MB 0.74MB 0s | 材料如有冒犯通知即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