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:上古音欄目內部位置有所調整、所有功能都在、可仔細找找
緬彝語 諾蘇語組  尼蘇語組  拉祜語組  哈尼語組  緬語組  孤獨語  附:納西語 

88

6000年5000年4000年3000年2000年1000年0時間參考(距今)www.kaom.net納西語西·大研話納西語西·寶山話納西語西·三垻話納西語西·麗江垻話納西語東·北渠垻話納西語東·瑪麗瑪薩話納西語東·永寧話納西語東·格薩拉話彝語北部·所地話彝語北部·會理話彝語北部·阿堵話彝語北部·衣諾話彝語北部·棉椏話彝語北部·水田話彝語北部·田垻話傈僳語·德昌話傈僳語·永勝話傈僳語·福貢話傈僳語·翠玉話彝語中部·六把地話彝語中部·大龍潭話彝語中部·臘魯話彝語東部·屏山話彝語西部·俐侎話他留語堂郎語彝語南部·建水話彝語南部·平甸話彝語東南·石林話彝語東南·阿細話彝語東南·普拉話彝語東部·三官話彝語東部·水西話彝語東部·烏撒話彝語東部·盤縣話彝語東部·祿武話彝語東部·羅婺話彝語南部·紅塔話子君語卡卓語彝語東南·撒梅話彝語西部·西山話亞拉語中國·怒蘇語中部中國·怒蘇語北部中國·怒蘇語南部緬甸·丹老話緬甸·仰光話緬甸·土瓦話緬甸·德努話緬甸·東友話緬甸·約話緬甸·若開話緬甸·茵達話中國·波拉語中國·浪速語中國·勒期語中國·載瓦語中國·茶山語中國·仙島語中國·阿昌語隴川話中國·阿昌語潞西話中國·柔若語末昂语拉祜語·佧朗話拉祜語·拉巴話拉祜語·邦奈話拉祜語·南段話拉祜語·勐臘話拉祜語·金平話拉祜語·新平話桑孔語畢蘇語哈尼語·僾尼話哈尼語·格朗和話哈尼語·酒井話哈尼語·大興話哈尼語·白宏話哈尼語·墮塔話哈尼語·窩尼話哈尼語·碧約話哈尼語·卡多話哈尼語·摩洛話搓梭語布角語基諾語·補遠話本人語基諾語·攸樂山話 緬文創始
附:尼樹印象

  尼語群(以下稱緬彝語),古音小鏡測算其歷史縱深約4000年,比主流看法稍古。有認為納西語也屬於該語群,這裡把納西語作為附放入,以便參考。 也有認為白語、土家語也屬該語群,經測它倆和緬彝語遠得離譜(接近藏緬語內部極端差異),這裡就不放入了。

  經比較,尼語群(不計納西語)是一個純粹的譜係群,和任何藏緬語比較,它都獨立聚成一簇。這是它不同於羌語群的地方,後者不是譜係群,和其他藏緬語比較,不能獨立聚成一簇。

一、緬彝語的7個分枝

  統計88筆緬彝語,存在7個穩定的分枝,時間約在東周:

  第①枝:諾蘇語組:只含北部彝語

  第②枝:尼蘇語組:除北部彝語的其他彝語以及傈僳語、堂朗語、他留語、卡卓語、子君語

  第③枝:亞拉語(孤獨語)

  第④枝:末昂語(孤獨語)

  第⑤枝:緬語組:柔若語、怒蘇語、緬甸語、茶山語、載瓦語、勒期語、波拉語、浪速語、阿昌語、仙島語

  第⑥枝:拉祜語組:只含拉祜語

  第⑦枝:哈尼語組:哈尼語、基諾語、畢蘇語、桑孔語、搓梭語、布角語、本人語

  這7個分枝,依據古音小鏡測算,在距今2500年並行。如果孔子遊歷西南,大概能聽到這7種口音,當時它們已形成,但還未分化。

二、緬彝語的2個遠祖

  緬彝語8個分枝可匯為2個遠祖:

  祖一:①②③

  祖二:④⑤⑥⑦

  不計孤獨語的話,即「彝-哈尼/拉祜/緬」兩分,這和傳統看法「彝/哈尼/拉祜-緬」兩分不同,原因是傳統看法顧及音系類型,而小站只看語音對應是否顯著,不計較音系類型。

  (據邱富元等學者研究,緬彝語的早期分枝還包含曼子語(桂越邊界、上面的末昂語與此有關)、烏貢語(泰國),由於缺少較大的詞表,未能在本功能裡作對比)

  這2個遠祖,依據古音小鏡的時間測算,祖一距今約3000年,祖二距今約3500年,它倆在距今約4000年前共祖(原始緬彝語),約夏代。

三、納西語和緬彝語

  ① 經測算平均差異,納西語和緬彝語小,和羌語群大,納西語更接近緬彝語。

  ② 經聚類,納西語是緬彝語的外枝(上位親屬語言),是羌語群的內枝(下位成員語言)。

  為何會這樣?

  原因:緬彝語內部縱深4000年,羌語群內部縱深6000年,緬彝語樹小,羌語群樹大,納西語掛在小樹上,會露頭,掛在大樹上,能覆蓋住。

  深層原因:納西語和緬彝語的最小差異大於後者內部成員的最大差異,所以它是外枝;納西語和羌語群的最小差異小於後者內部成員的最大差異,所以它是內枝。

  語言的內部縱深很重要,摸到底在哪裡,能明白自己的位置,能深刻。

  納西語和羌語群的關係見「羌語素」網頁。

四、語言印象

  1、彝語:被認定為彝族的人說的各種語言,內部差異及多樣性和漢語族、羅曼語族相當或更大些。北部彝語(大涼山)相當於閩語,是和彝語主體差異最大的分支,亞拉語相當於瓦鄉話,是彝語遠古之遺,其它彝語分支相當於吳、粵、客、湘、贛……包含了幾十種無法溝通、難以溝通的語言。由於差異太大,上表北部彝語立諾蘇組、其他彝語立尼蘇組,各取代表性自稱。

  2、傈僳語:比彝語更像彝語。

  3、堂朗語、他留語、子君語、卡卓語:它們和周邊彝語的差異小於彝語和彝語間的差異,所以把它們歸入彝語組語言(尼蘇語組)。(卡卓語據學者研究是異族轉用語言,這裡就其整體面貌而言)

  4、亞拉語:緬彝語最早期分化出的語言之一,亞拉語和所有語言的對應都很弱,和南部三語組對應尤其弱,該語言3000年內無親屬。(亞拉語不屬羌語群、和羌語群所有語言都差異巨大、已做對比)

  5、末昂語:緬彝語最早期分化出的語言之一,和所有語言等距,稍稍近於南部三語組。末昂語受周邊僮語影響較深,如魚pja是侗台語詞,所有緬彝語獨此一家,但即使不計這些借詞,末昂語仍然和其他緬語語差異巨大。

  6、拉祜語:很獨立的一組語言,辨識度很高,拉祜語共祖時間和產生時間之間相差有1000多年,長期獨跑,沒有近親(或近親已消亡)。

  7、哈尼語:被認定為哈尼族的人說的各種語言,內部差異大得驚人。哈尼語可分AB兩類,其中B類和基諾語更相似,可誇大描述為:哈尼語A類≠哈尼語B類≈基諾語。

  8、基諾語、搓梭語、布角語、本人語:它們和附近哈尼語的差異小於哈尼語和哈尼語之間的差異,所以把它們歸入哈尼語組語言。

  9、畢蘇語、桑孔語:畢蘇語是一種很獨立的語言,只和桑孔語較近,而桑孔語和哈尼語A類較近,所以也把它們歸入哈尼語組,但不是典型哈尼語,可認為是古哈尼語。

  10、怒蘇語:緬語組早期分支。怒蘇語和緬語組語音對應最高,且明顯,可確認屬緬語。又怒蘇語和緬甸語、德宏緬語的差異相等,可知怒蘇語位於它倆的譜係上位。(諾蘇/聶蘇/納蘇/尼蘇是彝語,爾蘇/呂蘇是廣義羌語,怒蘇是緬語,都帶蘇字但差異很大。數據採用孫宏開《怒族語言簡志》,每個語言點約800詞,和語保數據異質,謹慎比較數據仍然有效)

  11、柔若語:緬語組最早期分支。它只和怒蘇語有稍多對應詞(這兩個語言地理較近),其次和緬語組其他語言有一些但不太多的對應詞,柔若語是一種分離很早的上古緬語,對探索緬語的祖源、上古狀態,會有重要價值。

  12、德宏緬語(茶山語、載瓦語、勒期語、波拉語、浪速語、阿昌語、仙島語):他們是留守原地的古緬族,南下的緬族創製了緬文,但緬文不能解釋德宏緬語:德宏緬語的韻母比緬文分得更細、對立更多。從小站的測算看,德宏緬語-緬甸語在距今1700年前分離,後者在距今1000年前創製緬文,德宏緬語不是緬文的後代。

  13、緬甸語:緬甸語八大方言(3000萬人口)都可以解釋為緬文的後代,且它們的一致性高,推測是在晚近分化,即祖語和緬文之間還有一段不小的時間。(數據採用汪大年、蔡向陽《緬甸語方言研究》,八大方言各記1836詞,每詞先列緬文後列方言音,該書主要研究音韻,調查語素對齊性好,測算結果一致性高,和其他材料不能公平比較,因此上圖八大方言的時間只用虛線示意,不分你我,其時間值請忽略,方言關係可參看「尼語群關係詞表」。最特殊的蓬語由於詞少未參與對比。)

五、緬族歷史推測

  ① 距今約4000年,緬語的祖先和哈尼語、拉祜語、彝語的祖先還未分家,從緬彝語幾個根分支的地理分佈看,他們此時在中國西南某處。

  ② 距今3000-3500年,原始緬語分出,和哈尼語、拉祜語、彝語的祖語產生了區別,但還能通話。

  ③ 距今約2500年,古緬語分出柔若語,它是緬語的上古親戚,地點可能在怒江雲南段。

  ④ 距今1800-2000年,古緬語分出怒蘇語,它是緬語的中古親戚,地點可能在怒江雲南段。

  (至此,古緬語和其他緬彝語支系不再能通話,緬語人群已成為一個獨立民族。)

  ⑤ 距今1600-1800年,古緬語一分為二:A支、B支,此時的緬族可能已有較多人口和地盤,分化地點可能在伊洛瓦底江上游或其支流,此時的古緬語韻尾齊全、元音對立特別細密。

  ⑥ A支隨伊洛瓦底江南下,後來發展成緬甸的主體民族。B支留守原地,發展為茶山語、載瓦語、勒期語、波拉語、浪速語、阿昌語、仙島語等(伊洛瓦底江上游支流的生緬語)。

  ⑦ 距今約1000年,南下的A支創造緬文,此時的緬語韻尾仍齊全,元音對立簡併至中等水平。後來這支語言大擴張,形成緬甸語八大方言(3000萬人口),今韻尾已大量簡併,但他們都可解釋為緬文的後代。

  ⑧ 從A支誕生到緬甸語八大方言的祖語之間,有約1000年空檔,此間A支產生的古緬語方言大多已消失不存,今A支後代是個較單純的語言體。

  ⑨ B支保留了各時期的語言支系,多樣性達到無法通話的程度,且各部落不同程度保留了A-B兩支分離前元音對立細密的面貌,這些對立在緬文中不存在,今天重建古緬彝語韻母,B支語言是質量最高的材料。

  ⑩ 一直到晚近,B支的部分支系仍然在森林中過著原始生活,是研究古緬族的優質樣本。

六、緬彝語民族歷史推測

  越來越多差異巨大的新語言被發現,緬彝語不再是個單純的、好搞定的語支:北部亞拉語、南部曼子語群(邱富元發現)都達到了一級分支的程度。現在來看,緬彝語在各個方向都有很高多樣性,在川南、滇南、滇西、滇東南都存在3000年以上的差異。比較合理的理解是:緬彝語民族在上古時代就已擴散到川滇廣大土地上,他們帶著石器、趕著牲口、弓弩開道、在寨老頭人的帶領下開拓新世界。

  以下說法可以確定是不妥的:

  ① 緬彝語民族始于南詔國擴散

  ② 緬彝語民族始于秦漢擴散

  下面說法也是不妥的:

  ① 華夏族驅逐他們南下

  原始緬彝語時期,華夏族也是部落,《呂氏春秋》「當禹之時,天下萬國,至於湯而三千餘國」,當時的國大約相當於一個土司的領地,這些散兵碎勇,不是古尼人的對手。

  ② 農業驅動藏緬人群擴散

  古尼人以畜牧、狩獵為生,種田是副業和晚起。《白狼王歌》說族人「食肉衣皮,不見鹽穀」,穿著皮衣,吃著肉,沒見過鹽和穀。今天研究文明史,有說他們「黃河農業文明的擴散」,這是體面的說法,給華夏族臉上貼金,給官營項目交差,不能當真。低估和高估農業都是不對的,從漢族歷史看,農業驅動了暴政,沒有驅動文明。


站長 2024-5-25

附:關係樹原理
樹的原理 語音年輪:語音對應越弱 => 分化時間越長
樹形由「對應詞表」決定,樹齡由古音小鏡推定。對應詞表(見另一個網頁)是程序找出的音節對應比例(例如:兩語言詞表,相同義項上各存在5000個不去重音節,程序發現有2500個音節存在語音對應,那麼比例是50%),即語音對應的強弱。數值越小,分化時間越長,數值越大,分化時間越短,以此形成樹形。
語音對應須同時滿足2個條件:
① 音類實際接觸須大於隨機概率。
② 音類實際接觸較隨機概率的富餘須大於後者的不確定程度(滿足信噪比要求 詳見此)。
特點 回歸語言學傳統:語音對應
不採用斯瓦迪士詞 採用全部詞
不採用編輯距離 採用概率對應
不採用人工找詞 採用整張詞表
局限 不區分固有詞和借詞,反映語言的綜合差異。
時間-數據的映射曲率尚未嚴格論證。
語素未經人工確認和標註,結論是初步的。
方法論差異 古音小鏡關係樹依據語音年輪,和詞彙年代學的結論相比,有的相同,有的不同,有的差異小,有的差異大。這是從兩個角度觀察事物,不是替代關係。古音小鏡保持探索方式的自由,不受已有見解約束,使結論具有獨立性。
 
蘇ICP備17001294號 | 0.98MB 1.22MB 0.006s | 材料如有冒犯通知即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