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:上古音欄目內部位置有所調整、所有功能都在、可仔細找找

網頁更新、修改中(2024-4-16/17)

字頭數-淨字數25333-19449
異讀率29.9%
異讀分佈單音字14778、雙音字3787、三音字784、四音字125、五音字22、六音字2、七音字1
取材來源和感謝Poem《廣韻字音表》 調整為《切韻》193韻系統(無戈桓諄術末)
使用參考  從世界早期文字看,音節性聲符很多存在表音失準的問題,先秦漢字也沒能避免。當時,人們用已有的漢字去書寫近音的新事物,產生大量一字多詞,一字多音。這些先秦多音字,被唐宋時期的學者們收集在韻書裡,儘管當時的編輯們已經忘記了真正的發生來源,甚至給完全不同的詞註了相同的意思,它們成為《廣韻》異讀的最大來源。一個突出特點是,《廣韻》多音字的異讀率和音節字數是呈負相關的(字越多的音節上異讀率越低),顯著性和出土簡帛字假借字的語音失準程度相當,這是用字心理學的反映。這種相關性,只能用近音假借來解釋,沒有其他可解釋的道路,是鑒定《廣韻》異讀字性質的核心依據。今天我們熟知的文白異讀、方言層次、變音派生等都不是《廣韻》異讀的主要來源。
字頭數-淨字數53784-30595
異讀率75.8%
異讀分佈單音字18143、雙音字6706、三音字3070、四音字1436、五音字675、六音字296、七音字137、八音字71、九音字37、十音字15、十一音字1、十二音字3、十三音字3、十四音字2
素材來源和感謝潘悟雲《集韻字音表》 調整為《切韻》193韻系統(無戈桓諄術末)
使用參考   一般認為《集韻》比《廣韻》新,這是中古音角度,如果站在上古音角度,《集韻》要比《廣韻》古老得多。
  比如,出土簡帛有個醒目特點:假借字「明-曉」聲母大量接觸([m]-[h] conversion,比如用昏字寫問),這個現象在《王三》異讀裡較弱(6例),《廣韻》異讀裡較普通(11例),《集韻》異讀裡特別明顯(64例),是上古「明-曉」關係的最大一筆傳世材料,超過簡帛材料(古音小鏡統計《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》是53例)。
  為何晚出的韻書更古?
  古人有個偏見,認為古代帝王所在地的語言最正,《切韻》屬於這類,它是權威語、規範語。現代語言學的認識正好相反:王朝中心的統治語言往往最新、最崩壞、最混亂,窮鄉僻野的語言反而守舊、古老。《集韻》不限於權威語,它窮盡歷史音切,抄錄雅俗,帶有考古性質,所以保留了古音。能否接受「俗就是古」是歷史語言學和傳統訓詁學的最大區別。
  對上古音研究來說,《集韻》比《廣韻》重要得多,即使所有上古材料全部燒毀,只用《集韻》兩萬多對異讀仍可獨立還原出一個完整的上古音體系。
材料高本漢、董同龢、王力體系、郭錫良、李方桂、周法高
斯塔羅斯金、鄭張尚芳、許思萊、白一平-沙加爾
使用參考   這裡的「韻部異讀」指一字有不同上古韻部。
  《廣韻》《集韻》的異讀,推至上古,它們多數同韻部,少數不同韻部,在不同韻部的情況裡,多數屬於同系韻部(如魚-鐸-陽),少數屬於不同系韻部(如魚-之-支)。在上古音裡,韻部異讀是最艱難的問題之一,特別是不同系韻部的異讀,統計表收集了10位上古音學者擬音表的韻部異讀,供探索者參考。
 
蘇ICP備17001294號 | 0.52MB 0.69MB 0.008s | 材料如有冒犯通知即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