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古音▼
假借·繫聯
假借·韻部
假借·語音
詩經韻·韻網
詩經韻·韻部
詩經韻·語音
詩經韻·材料
異讀·廣韻
異讀·集韻
異讀·韻部
✿
聲符·分佈
✿
聲符·類界
聲符·查字
聲訓
梵漢對音
構擬▼
✿
擬音查詢
✿
音系比較
✿
韻部結構
高本漢 1940
董同龢 1944
王力 1957
李方桂 1971
周法高 1973
斯塔① 1989
斯塔② 1989
斯塔③ 1989
白一平 1992
鄭張 2003
許思萊 2008
白-沙 2014
郭錫良 2018
古文字▼
甲骨字形庫
金文字形庫
✿
楚簡字形庫
小篆部件譜
簡介
漢語地理▼
單字查詢[圖]
單字對比[圖]
音類查詢[圖]
音類對比[圖]
演化統計[圖]
詞彙地理[圖]
音系
古今演化
批量查詢
日韓越音
新老派音變
音素統計
詞彙距離
語音距離
分手表
分手圖
內部縱深
關係樹
簡介
地名▼
中國地名
吳語地名
✿
工具書▼
韻書38種
訓詁32種
沙門10種
簡帛11種
民族語15種
通假字12種
漢語大詞典
方言大詞典
明清吳語詞典
✿
廣韻·集韻
✿
廣韻形聲考
玉篇殘卷
經籍籑詁
經典釋文
簡化合併字表
簡化同形字表
🔧
小功能
以聲類列开
以韻類列开
以開合列開
以等列開
以調列開
默認
顯示字次 默認
顯示比例
簡介
概貌
字頭數(A)
53784
淨字數(B)
30595
異讀率(A-B)/B
75.8%
異讀分佈
單音字18143、雙音字6706、三音字3070、四音字1436、五音字675、六音字296、七音字137、八音字71、九音字37、十音字15、十一音字1、十二音字3、十三音字3、十四音字2
韻部
規整為《切韻》193韻系統(無戈桓諄術末),平聲韻含上去,入聲韻獨立。
素材來源和感謝
潘悟雲《集韻字音表》
使用參考
一般認為《集韻》比《廣韻》新,這是中古音角度,如果站在上古音角度,《集韻》要比《廣韻》古老得多。
比如,出土簡帛有個醒目特點:假借字「明-曉」聲母大量接觸([m]-[h] conversion,比如用昏字寫問),這個現象在《王三》異讀裡較弱(6例),《廣韻》異讀裡較普通(11例),《集韻》異讀裡特別明顯(64例),是上古「明-曉」關係的最大一筆傳世材料,超過簡帛材料(古音小鏡統計《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》是53例)。
為何晚出的韻書更古?
古人有個偏見,認為帝王所在地的語言最正,《切韻》《廣韻》屬於這類「正」的權威語類型。現代語言學的認識正好相反:王朝中心的統治語言往往最新、最崩壞、最混亂,窮鄉僻野的語言反而守舊、古老。《集韻》不限於當時的權威語,它抄錄古今南北,不向官方時音、權威語低頭,帶有考古性質,所以保留了古音。能否接受「俗就是古」是歷史語言學和訓詁學的最大區別。
對上古音研究來說,《集韻》比《廣韻》重要得多,即使所有上古材料全部燒毀,只用《集韻》兩萬多對異讀仍可獨立還原出一個完整的上古音體系。
蘇ICP備17001294號
| 0.5MB 0.69MB 0.007s | 材料如有冒犯通知即刪